武职网讯(通讯员 陈荣荣)纺服学院的陈汉东老师,中共党员,工龄33年,教龄25年,年过半百,一直默默地奉献。1983年,他就在当时武汉著名的红旗服装厂做技术员,1991年到武汉市技术监督学校任教于服装专业,2000年调到湖北省纺织服装工业学校执教,2003年省纺校并入武职后加入到我校教师队伍。在专业上,陈老师曾被政府授予“武汉市技术能手”、“武汉十佳时装设计师”称号,作品获得过全国服装设计大赛的金奖、铜奖、最佳效果图奖;在教学上多次被学生评为“学生最喜爱的老师”,2011年被湖北省教育厅授予“湖北省优秀教师”称号。 心系学生,为人师表 陈老师上课从不迟到,并且每次认真做好考勤,作业不仅认真检查和批改,遇到作业做得不好的,陈老师还会专门找到学生进行辅导。陈老师教授的《服装结构与工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他经常在课上不厌其烦地讲解、示范很多遍,直到同学们都会了为止。陈老师还很懂得培养同学们对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比如,他和同学们说“作为服装专业的学生首先要会打领带,男生会打领带是成功男士的基本功;女生会打领带,可以更好地管理成功男士”,同学们听了开怀大笑。2012年,纺服学院代表湖北省组队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国赛”,由于服装赛项是第一年举办,很多程序和内容都不清晰,只能是尽可能多练、练好,在集训过程中,恰逢陈老师身体不适,他非但没请一天假,而且周末无休,与教师团队一起尽心尽力指导学生集训,学生也不负众望,获得了我校第一个“高职国赛”的一等奖。 专注教改,水到渠成 我校的服装专业非常注重差异化发展,一直以服装技术的特色为竞争优势,最早服装技术的课程是由《服装制图》、《服装结构》、《服装工艺》三门课组成,陈汉东老师结合自己的企业经历和教学经验对课程进行了改革,将服装结构与工艺融为一体,并根据岗位的工作要求调整了教学内容,仅由一位老师来讲授,较早实现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课程经过几年的建设,2008年《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被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9年获批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目前陈老师又投入到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任务当中。 培养团队,青出于蓝 作为服装设计专业的带头人,陈汉东老师认为个人的作用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尤其是专业课程建设离不开专业团队。陈老师在团队建设上倾注了许多心血,非常注重团队成员教学力的提高,他带队北上邢台职院,南下深圳职院交流学习,还为团队争取了很多的国内外培训的机会。陈老师还非常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师徒结对的模式,先后培养了两名青年教师,经常在课堂听课、在课后辅导,一带就是6年,目前年轻的教师业已成为专业骨干,在国内外大赛中屡屡获奖,2010年吴丹老师获得了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服装设计大赛金奖。 德才兼备,声名远扬 陈汉东老师不仅是全国高职高专服装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还作为国家级政府招投标评标专家,参加了2011年财政部组织的铁道部“2010式铁路制服”全国政府招标采购项目;作为湖北省政府招投标采购专家,近年参加湖北省公检法等机构的招投标20多次。他还在国内多项服装专业赛事中担任裁判长及裁判,如2008年湖北省服装技能大赛裁判、第17届武汉市技能大赛服装项目裁判长、2012-2014年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服装项目裁判长、第5届湖北省残疾人服装项目裁判长等等,得到省内外各级政府和领导的肯定。 今年夏天,全国残疾人技能大赛的缝制和裁剪两个项目由我校承办,赛事准备工作繁重而且要求甚高,陈汉东带领教师团队、学生,牺牲暑假休息时间,布置赛场、准备材料,还亲手制作了100多个比赛工具,确保了大赛顺利进行。赛后得到了中国残联、湖北省残联以及各级领导的好评。 陈汉东老师说“做对得起自己的事,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我一生不懈的追求”。正如他所说,几十年来,陈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