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彭美佳、郜浩浩
九月初的武汉,暑气渐褪,秋风捎来一些微凉与暖心的气息。9月6日,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武浩敏率家访团队一行四人,拎着装满书籍和关怀的“迎新礼包”,先后走进2025级三名首届本科新生家中——这是学校升格本科后首次开展本科新生家访行动。门扉开启的瞬间,满室笑意与初秋清风交织,为即将到来的新学年,写下温暖而扎实的第一笔。
新生小余家:“疑问清单”里藏着全家人的牵挂
“她爸妈忙得没辙,出门前反复叮嘱,让我们一定跟老师问仔细。”家访团队刚敲开新生小余家的门,迎上来的姐姐就攥着一张写得密密麻麻的“疑问清单”,上面“办学资源怎么样”“以后能考研吗”“就业机会多不多”等字迹,记满了一家人对新生的牵挂。

小余说自己数学基础弱,怕跟不上本科专业课节奏。专业教师李镜人博士耐心解答:“本科学习注重循序渐进,我们会有针对性地帮大家补强基础的,你不用慌。” 说着,他从礼包里拿出一本《认知觉醒》递过去,“这本书里的‘刻意练习’方法,比盲目刷题更能补短板,有不懂的随时找我聊。”
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集成电路23301班学生韩林,主动分享自己从基础薄弱到斩获金奖的经历,并和团队一起为小余做好大学学习成长规划。原本紧张的小余,渐渐露出了安心的笑容。
新生小罗家:坚持凌晨五点早起的少年,想为同学“好好做事”
顺着巷子里飘来的牛肉香气,家访团队找到了新生小罗家里开了十年的面馆。刚到店门口,就看见小罗正探着身子擦桌子,额角沁着细汗,围裙上还沾着星星点点的面屑。“老师快坐!早上5点起来帮爸妈揉面,刚送完早高峰客人,正好能跟你们聊聊!”

“这孩子打小就懂事,放学、周末从不用催,主动来店里搭把手。”小罗的妈妈从厨房出来,擦着手笑着补充。话音刚落,小罗就看向辅导员,眼里满是期待:“老师,我想进学生会或者分团委,能不能帮着同学做些事?”
“太需要了!”辅导员当即回应,“咱们团学联就缺你这样能吃苦、有责任心的同学,来了肯定能发光发热。”武浩敏也从礼包里拿出路遥的《人生》递给小罗:“书里的主人公靠踏实和担当走出了自己的路,你这份责任心,就是最珍贵的‘敲门砖’。”小罗的爸爸攥着还没放下的抹布,笑得格外欣慰:“谢谢老师们,你们太懂孩子了。他能在武职大上本科,我们比啥都高兴!”
新生小张家:全家认准武职大,盼学真本事
走进新生小张家,最先让人注意的是茶几底下—— 一沓整齐叠放的奖状,从“英语学科之星”到四月高考调考“六边形战士”,红本本上的字迹工工整整,全是小张的“成长勋章”。

“这孩子从小就爱琢磨电路,家里小电器拆了又装,能堆半个阳台!”小张的爸爸语气里满是骄傲,“去年填志愿时,我们全家就认准了职业教育口碑过硬的武职大,就盼着他能在升格本科后的学校里,学到真本事、练就硬技能。”
“您放心,我们的培养方案是围绕‘强基础、重实践’来制定的。”武浩敏细致拆解:“大一聚焦通识课和素质拓展,为全面发展打牢基础;大二侧重专业学习,有学业导师指导;大三还会对接企业实习,助力学以致用。”听完讲解,小张的妈妈端来刚泡好的茶:“之前还担心孩子不适应,现在心里彻底踏实了。以后学校有需要,我们肯定全力配合!”
温暖开篇:家校携手,护航青春学子追光逐梦
夕阳西下,暑意渐散,家访团队的返程路被暖意填满。“2025年是学校职教本科元年,咱们学工人得把家长的信任扛在肩上,把学生的期待落在实处。”武浩敏的话道出了团队的心声。
这场“敲开门的关怀”,让学校摸清了新生的需求,同时扣紧了家校协同的纽带—— 它既是一次温暖的“提前见面”,更是学校“以学生为本、用心育人才”的承诺。未来四年,武职大将以这样的初心为起点,陪着每一位2025级新生,把青春梦想熬成扎实、闪亮的未来。
审核:任超 责任编辑:娄修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