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AI“焕新”青春影像 解码武职三代职教人初心传承

发布者:xww发布时间:2025-10-29浏览次数:368

       通讯员刘泠萱 摄影杨圣岚、王照星  

      


视频制作:谭陈胜玉、杨曦宇     

       当泛黄老照片与AI生成的青春影像在屏幕上温柔同框,当老旧实训楼的黑白记忆与智慧校园的实景画面交织叠印,由武汉职业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联合离退休工作处主办的“回溯岁月风华,坚守职教初心”重阳节主题活动,正以“变与不变”的深刻命题,缓缓揭开三代武职人的精神密码,让职教初心在时光流转中愈发清晰。

       镜头定格岁月:老教师与武职的深情对话

      活动现场,离退休教职工们的“时光相册”,成了打开武职职教岁月的“钥匙”。有人小心翼翼捧着90年代武职校庆纪念册,纸张边缘已随岁月卷曲泛白,指尖划过的每一页,都是当年教书育人的珍贵印记;有人指着老照片里的红砖教学楼,笑着向围拢的学生介绍:“这可不是普通的老建筑,它是现在实训教学场所的‘最初模样’,当年我们就在这儿给学生上实训课呢。”

       艺术设计学院志愿者团队早已备好专业影像设备,镜头追着老教师的笑容、抚过他们眼角的皱纹,将这些生动瞬间定格为“活态校史”。画面里,既有武职从职业教育拓荒者到职教标杆的跨越式发展轨迹,更浓缩着一代师者数十年躬耕教坛、守望育人的滚烫热忱。

       AI 赋能时光:“数字焕新"唤醒职教青春记忆    

活动的高光时刻,当属艺术设计学院技术团队自主研发的“武职时光机"AI 系统应用。随着算法启动,老照片里的场景被逐一修复、焕新 —— 屏幕上,老教师们仿佛“重返"青春:有上世纪90 年代在简陋实验室里手把手带学生操作车床的专注身影,有新世纪初指导学生备战技能大赛、眼里闪着光的意气风发模样。

     “这是我30岁带第一届高职生的场景!”一位退休多年的老教师驻足屏幕前,声音里满是感慨,“那时候实训设备就几台旧车床,条件远不如现在,但孩子们眼里对知识的执着、对技能的渴望,和现在的学生一模一样!”

       从砖瓦校舍到智慧校园,从单一专业到全领域学科布局,武职的硬件设施在岁月里不断迭代升级;但透过AI唤醒的记忆不难发现,武职人扎根职教沃土、以匠心育匠才的初心,从未随时光改变。

       初心薪火相传:三代武职人共筑职教理想

    “变的是校园的模样,不变的是‘为产业育英才’的使命;变的是我们的年纪,不变的是对职业教育的赤诚。”与青年教师、学生交流时,老教师的这番话,引发在场师生阵阵掌声。

       这场以“重阳”为名的活动,早已超越“敬老”的表层意义,成为一场鲜活的武职精神传承仪式:老教师们口中“筚路蓝缕办教育”的往事,成了新一代武职人“追求卓越谋发展”的精神源头;前辈们坚守半生的“育人匠心”,正转化为青年教师深耕产教融合、创新教学模式的行动自觉;而学生们通过镜头与AI技术参与校史记录,也在心底埋下了“接过职教接力棒”的种子。

     “学院会持续发挥艺术设计与数字技术的专业优势,以‘科技 + 人文’的方式激活校史资源。”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杨忠旭表示,希望“变与不变”的辩证思考,能成为全体师生践行职教初心的精神根基,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点新征程上,助力武职续写“匠心育人”的时代新篇。

       审核:杨忠旭  责任编辑:娄修明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