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杨帆)10月30日,虽有细雨洒落,武汉职业技术大学光谷校区凌云广场却依旧人气满满。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六建设公司、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40余家央企、上市公司及校友企业如约而至,与建筑工程学院2026届毕业生开启双向奔赴的求职与招聘之旅。
这场双选会,是建筑工程学院着力构建的“三维赋能”高质量就业体系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它以产教融合深挖渠道,以精准赋能强内功,以人文关怀暖人心,确保就业工作体系化、精准化、有实效、有温度。



深挖“源头活水”,以深度联动激活就业动能
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建筑工程学院意识到,必须变“被动推荐”为“主动创造”。双选会上,多家“人才培养合作伙伴”的校友企业展位前格外热闹,这得益于学院系统实施的“校友+”产业生态圈共建计划。

“我们不满足于零散的校友企业来招人,而是要构建一个休戚与共的‘生态圈’。”学院副书记周仔荣介绍。该计划将校友企业升级为深度合作伙伴,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建实践基地。一位校友企业HR动情地说:“我们招聘的不仅是员工,更是当年的自己。这份‘传帮带’的情谊,是单纯的招聘无法比拟的。”这份来自学长的提携,为学生带来了强烈的行业归属感,也让就业的“源头活水”奔涌不息。
打造“个人GPS”,从精准导航中强化求职内功
为打破“大水漫灌”式就业指导的局限,学院创新性组建“教师+学生”双轨就业辅导专业团队,从求职准备、技能提升到岗位适配,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个人职业发展GPS”,让精准赋能贯穿求职全程。

来自消防23301班的张照坤是学生就业辅导团队中的一员。今年暑期,他曾在武汉理工光科参与实践,积累了企业实习与职场认知的宝贵经验。双选会现场,他主动为学弟学妹提供一对一辅导:从简历中实践经历的重点提炼,到与企业HR沟通时的礼仪技巧,再到岗位选择时的行业前景分析,用同龄人的视角分享实用经验,帮助大家更清晰地规划求职方向,让辅导既有专业高度,又有情感温度。
这种“教师领航+学生互助”的模式,既发挥了教师的专业指导优势,又借助学生间的共情与共鸣提升了辅导实效,让每位学生都能在求职路上找到清晰的方向,增强竞争底气。
构筑“温暖港湾”,在细微之处彰显学院温度
深知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难处与需求,建筑工程学院将人文关怀融入空间打造与服务细节,从面试场地到能力提升平台,为毕业生搭建全方位的“就业服务矩阵”。


考虑到面试对安静环境的需求,建筑工程学院在会议室专门设置线下安静面试场地,为学生提供不受干扰的沟通空间;同时在“厚德”一站式学生社区按楼层科学布局多元功能区,实现“一层一主题、一区一实效”:一楼“云端面试室”彻底解决宿舍面试的环境困扰;二楼“校企合作展示墙”详细介绍合作企业资质与企业代表项目,帮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背景;三楼“建筑大师展示区”系统梳理国内外知名建筑大师的从业经历,为学生树立职业榜样;四楼“著名建筑学习区”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世界著名建筑的结构特点、建造工艺,帮助学生提升行业认知深度;五楼“职业能力提升展示区”通过优秀校友案例、简历制作规范、面试实战技巧等展板,为学生提供可借鉴的求职参考;六楼“职场安全教育宣传区”则围绕劳动合同签订、建筑施工安全等内容开展科普,帮助学生规避职场初期风险。

更为长远的是“薪火相传”校友导师终身制——建筑工程学院搭建专属校友导师交流平台,开展“筑梦师说・职路”系列活动,邀请行业优秀校友返校分享实战经验。这种“毕业后依然被母校牵挂”的归属感,构成了最深厚、最长久的温暖。
双选会终会落幕,建筑工程学院对学生的护航却持续在线。这套环环相扣、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三维赋能”体系,正持续为学子们的梦想筑基铺路,助力他们从凌云广场扬帆起航,驶向人生的广阔海洋。
审核:周仔荣 责任编辑:娄修明
